从深圳地铁4号线清湖站B1出口步行1.3公里,深圳龙华汽车站一带,汇聚了十余家劳务中介,找工作的人成群结队或站或蹲在劳务中介门口和汽车站广场上,数不清的行李箱、编织袋堆放在广场上的行李暂存处。而距离三和人才市场不到10分钟车程的深圳龙观人才大市场,如今成为一众劳务工作者选择转移的新聚集地,再度成为“新三和”。
进入5月,珠三角以西气温突破35大关,同样热情洋溢的,还有劳务中介的朋友圈。“xx电子厂涨薪招聘啦”“xx又涨价了”……最近,记者频频在劳务中介工作人员的微信朋友圈看到这样的消息。
(资料图)
但电子厂真的涨价了吗?目前用工市场现状如何?《华夏时报》记者来到位于深圳龙华汽车站广场的龙观人才大市场走访,发现包括深圳、东莞、江门在内的珠三角地区实际工价普遍在19元/小时—21元/小时,相较而下,包括昆山、苏州、浙江等长三角地区的工价普遍在24元/小时—27元/小时。在工价没有吸引力的背景下,劳动力回流内地也是珠三角地区招工难的重要原因。
记者了解到,劳务中介朋友圈里部分“涨价”的“高薪”(23元/小时—24元/小时)工作条件一般比较艰苦,而这样重体力或是快节奏不容出错的工作,并非劳务工作者心中的“最优选择”。在这样的招工背景下,出现了矛盾的一幕——劳务中介招工困难,务工者找不到工作。
劳务公司疯狂招聘职介
“这几年,进厂早就不行了。”常年在龙华富士康、龙华汽车站附近拉客的电摩司机向本报记者表示。
5月25日下午,《华夏时报》记者一只脚刚刚踏入龙华汽车站广场,便被两位年轻的女子一路小跑迎上,询问记者是否需要找工作,并表示其工作的职介平台正在招聘“经纪人”,需要“形象气质佳”的年轻人。在记者表示愿意接受面试后,二人带领记者到位于汽车站三楼的“我的打工网”办公场所,提供了一份待填写的简历,并表示随后“主管”会来进行面试。
记者注意到,该公司招聘简章上对男女生的学历要求做出分别,女生仅要求高中学历及以上,而男生则要求本科学历。面试记者的主管金姐表示,经纪人的主要职责是需要通过线上平台,一条龙跟进招工进厂、培训、面试、在职跟踪、转厂、调岗、维权等一系列工作,公司内部女生比较多,“我们需要为找工作的劳务工作人员展现热情体贴的大姐姐形象。”
“入职的前1至4个月保底工资是5200元,5个月及以后保底5600元,每天每介绍一个人进厂就能拿5块钱提成。”金姐表示,“入职后,每个人会发一个手机和账号。比较幸运的话,你能分到已经运营好的账号,之前的人脉和资源就能直接给到你。当然,公司为你提供了平台,所以赚的每一块钱要收取提成的6%。”
在与该公司一名被称作灵姐的“经纪人”攀谈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尽管市场上电子厂普遍工价不高,但该公司内部还是“开了一个新区、特区”,有意加大招人进厂的力度、扩大业务范围,这也是最近在抓紧招聘新人担任“经纪人”的原因。
5月26日早上,在记者拒接岗位邀请后的第二天,手机里再次弹出金姐发来的微信消息:“我们总部在昆山,后期你想在北方发展的话可以再考虑下。”
“招工难”和等工的人
“想找什么样的工作?我来给你介绍下,来,先加个微信嘛。”身穿工服的晓可站在她所工作的劳务中介门口,热情地向来往的人打招呼。
龙华汽车站广场上的底商自西向东依次排开,加上广场东侧街对面的两家,这里一共汇聚了十余家劳务中介。多位劳务中介向记者表示,今年招工情况依然艰难。“年纪大的干不动了,年轻的是吃不下苦,干不长久。”
劳务公司在加大招人进厂的力度,难以计数的劳务工作者却或站或蹲在汽车站广场上等待着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机会,并不急于下决定。记者了解到,由于工价每月都在浮动,很多人追求拘束少、工作制度灵活的“小时工”工作。街角一隅,寻不到满意工作又没钱住宿的人就露宿在角落里。
“需不需要体检”“能不能带手机”“是不是坐着操作”成为大多数人寻工首先询问的三件事。
花花绿绿的招工板前,一名中年男子一边与《华夏时报》记者交谈,一边抽着烟,他希望找一份能带手机的活。当被问到为什么不愿意找相对较高时薪的纯电子厂工作时,他摇了摇头,掐掉了手里的烟说“不自由”。
当记者表示想为老家的亲戚寻一份工作,对方立刻否定了劳务中介刚刚推荐的24元/小时的最高薪工作,表示这个厂的工作很累,基本都是站班,虽然工价比别的厂高了几块钱,但环境封闭,管理严格。“别看钱多,千万别去。”中年男子说,“我去过,加班贼狠,去了几天我就跑了。”
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门店工作人员也向《华夏时报》记者坦言:“个别工厂确实存在工价上涨的情况,但这些高薪岗位都是条件比较艰苦的,重体力或是噪音大什么的。只要能吃苦,能接受加班就可以。”
在与晓可闲聊一段时间后,稍微放下戒备的她一边皱着眉摇头,一边向记者表示:“今年没有高工价,大家都嫌工价低。”
“过完年涨了两天,2、3月份是最高时期,像富士康都达到24元/小时了,现在才19元/小时。3、4月那会是最低的,现在稍微涨了那么一点吧,再涨的话基本是8、9月份。”晓可说道,“确实有上调时薪的厂,招聘人数也多了,但大家不愿意去条件不好(辛苦)的活儿。”
人群中,记者注意到一张略显稚嫩的脸庞,一个皮肤白皙、五官端正的男孩一边与一家职介公司员工攀谈,一边用手机计算器不停计算着可能拿到手的工钱。记者留意到,从最西边走到最东边,这个学生模样的男孩没放过询问路过的每一家劳务中介公司。但几经攀谈,他似乎没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最终戴上了跨在手腕上的头盔,走向了停在路边的电动车。
如今还未到毕业节点,当记者对其5月来寻找进厂机会表示出困惑时,这个23岁的男孩笑着和《华夏时报》记者说:“想来凑凑热闹,于是提前来寻找下机会,见识下进厂的生活,但确实没想到工价这么低。”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工价不高,但若想要进厂,现在却是短期内最好的时机。一位寻工的中年男子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也就半个月,毕业季一到都是学生仔,按照往年的情况,到时候工价比现在还要低。”“学生年轻,不懂行。”站在一旁的另一位男子附和道。
珠三角电子厂吸引力几何?
一位劳务工作者告诉记者,与人力资源公司合作的都是大厂,实际也有不少中小厂有用工需求。
对此,广州正念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权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小企业的知名度相对较低,很多人可能不了解这些企业的存在,因此在招聘时会面临更大的困难;招聘渠道也相对较少,很难将招聘信息传递。
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宇昊认为,中小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也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和风险,企业需要制定清晰、规范、可操作和高效的招聘政策和流程,确保招聘流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工价不高或与工厂订单量有关。安徽省劳动学会常务理事、资深人力资源服务专家汪张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消费电子、白色家电等制造业普遍比较淡,第二季度相比于第一度有所好转,但整体增长幅度不高。从今年的工价及企业招聘量分析,今年较2022年出现了价量齐降,自春节以来,一部分企业无人力资源需求,一部分企业需求是为了弥补春节流失,大批量需求企业少量存在,总量没有大的增加,没看到前几年持续出现的高价抢人的现象。
汪张明认为,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是因为供需决定工价,当前需求较弱,电子厂工价走到了历史的低点,当前就业难大于招工难。
市场上,上市公司的订单情况也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话题。根据部分上市公司的回应,订单情况好坏参半。
5月18日,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向中京电子(002579.SZ)提问,“珠海富山新工厂的产能释放会给公司手中的订单带来增加吗?随着股价的走低今年公司是否会在二级市场继续回购股份予于注销?”对此,中京电子回复称,公司珠海富山新工厂目前在订单充足率和订单结构方面还需努力改善提升。
5月25日,智立方(301312.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经营状况良好,在手订单充足。同日,深科技(000021.SZ)表示,公司目前订单情况正常,可全面配合上游厂商最新的业务发展进度。
2月22日,捷荣技术(002855.SZ)一份《关于对部分员工放假的通知》在网络流传,引起市场关注。通知显示,因受大环境影响,公司订单量骤减,需对公司生产及人力资源整合,结合公司目前实际生产情况,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安排一部分人员放假,放假时间为2023年2月21日至5月20日止,如后续仍需延长放假将另行通知。
如今已过5月20日,为了解事件最新进展,就此前涉及放假的员工是否已经返岗或延长放假、公司二季度订单充足率和订单结构情况以及行业景气度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于5月25日致函捷荣技术,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消费电子行业和制造业景气度整体上有所回暖,市场订单也有所增加。多数公司的订单稳定性也在逐渐提高。
他表示,随着经济的复苏,今年市场的用工情况相对于疫情前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行业和企业的用工需求有所增加,而另一些行业和企业则仍然面临着用工难的问题。
除了工价吸引力不高,珠三角地区还存在劳动力回流内地、转移长三角的情况。在龙华汽车站一带,劳务中介代理的江苏、浙江、湖南等地的电子厂工价普遍在24元/小时-27元/小时。
一位求职者称,自己是贵州人,只愿意待在广东。“离家近,车费少,这么多年也待习惯了。但云南、广西、贵州以外,不少其他外省的这两年回去的人不少,愿意去长三角那边。”
张雪峰认为,珠三角电子厂对求职者的吸引力仍然存在,但相对于其他地区或省份,可能有所减弱。这主要是因为珠三角地区的生活成本较高,而且竞争压力也较大。
上述求职者还表示:“龙华富士康的招工需求也远不如几年前,一方面是因为落户郑州,另一方面是工厂建到了东南亚。”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2022年以来,在珠三角设厂的多家企业均宣布投资越南新建工厂,如苹果供应商富士康、立讯精密、歌尔声学。
“珠三角电子类企业未来发展空间怎么样,能不能吸引求职者,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发挥,在于有没有源源不断的订单,在于企业效益情况。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相信会迎来市场的强劲复苏。”汪张明表示。
(文中金姐、灵姐、晓可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