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投 > 内容页

威海市第一中学“书香校园”建设经验案例

2023-08-10 16:35:31 来源:威海市第一中学

一、工作背景与规划


(相关资料图)

威海市第一中学秉承“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以推进“三个着力”,培育学生阅读素养,提升学校书香品质。

着力构建阅读课程。聚焦学生阅读力,创新学科阅读教学模式,将学科阅读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山东大学等高校联合育人,引进专家,开设朗读者等校本课程。

着力提升阅读品质。以“大阅读”为载体,开展同读一本书、话剧表演、书评大赛等有主题、有内涵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持续提升阅读能力,推进深度阅读。

着力拓展阅读空间。依托人文课程基地,打造沉浸体验阅读新空间,将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结合,让学生浸润书香,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魅力,构筑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二、办法举措与制度

1.与学校课程建设相结合。以语文、英语等学科为载体,开设走近大家等系列阅读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兴趣和需求。开设温敬史学、戏剧表演、播音主持、文学社、国风社等校本课程,参加经典诵读、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等,促进特色人才发展。

2.与教师素养提升相结合。以威海一中读书社为载体,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引领教师深度阅读。将读书交流作为教师每周集体备课的内容,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组织语文、英语等学科申请阅读教学课题,不断解决在阅读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3.与书香空间打造相结合。建设学校、备课组和教室三级阅览空间,让师生即时阅读。学校图书馆藏书10万多册,同时容纳2个班级开展“大阅读”活动。为每个备课组配备了1万多册“漂流”书籍。建设国风社、思辩室、戏剧表演等12个功能教室,建设孔子文化墙、图书角、朗读亭等,拓宽了阅读空间。

4.与学科基地建设相结合。借助省级信息技术学科基地,推广“书香山东•数字阅读”,开展“泛阅读”。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数字打卡阅读。购买中国知网等,为师生提供阅读和科研平台。

5.与地方文化特色相结合。聚焦威海海洋文化,开展“家乡文化册页”展示活动,举办“魅力海洋”征文比赛,提升学生海洋意识。依托威海红色文化资源,开设《天边有个威海卫》校本课程,编撰《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校本读物,引领学生在历史和现实的穿行中,厚植家国情怀。

三、工作成效与特色

1.促进了学生阅读素养提升和多元发展。

近三年,共有500多名学生获得省级以上比赛奖励。其中李鸿羽等4名同学获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于越等5名同学获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张帅等6名同学获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集中展示活动特别贡献奖,被评为最佳新闻发言人,刘金洁等6名同学获“山东省中华经典诵吟大赛”一等奖。

2.提升了教师指导阅读教学能力。

姜清平等教师出版阅读写作专著《青春写作课》,陈莉霞等教师参与的《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经典阅读评价研究》等市级课题立项,促进了阅读教学的深入研究。

崔燕燕等8名教师获“中华经典诵吟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王世珍等教师的《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路径实践探索》获威海市首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3.学校影响力不断提升。

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山东省首批特色高中、山东省首批教研基地、山东省经典诵吟特色学校等。学校人文课程基地被评为市级课程基地。青海、重庆、湖南等地来校观摩书香校园建设。山东电视台等媒体对我校书香校园建设活动进行了报道。

四、下一步工作方向

1.深化与高校联合育人。邀请山东大学等高校专家开设文学鉴赏课程,邀请省市文联作家举办“青春写作”讲座,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创新阅读课教学模式。深入开展全学科阅读,全学科覆盖、全方位推进阅读内容的扩充和阅读领域的扩展。以整本书阅读为抓手,开展师生同读书、品书香、写书评、悟书志系列活动,引领师生的精神之旅。把图书馆变成第二课堂,开展沉浸式大阅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和探究阅读中,拓展学生视野。

3.创新书香活动方式。依托省级信息技术学科基地、中医药文化基地等平台,开展全科阅读,组织开展“格物致知”读书交流和“百草园”诗歌、歌曲大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特色多元发展。

五、工作负责人

林罗军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