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用:作者反用其意,是带有明显讽刺意味的。
2、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用智叟的“智”反衬愚公的“愚”,加重了对比色调,并增加了讽刺的色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
4、他自以为是,傲慢、武断,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
5、扩展资料愚公 愚公要移山,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6、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
7、“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说明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
8、惩,苦。
9、这里是意动用法。
10、塞,闭塞,堵塞,指阻碍交通。
11、迂,绕远道儿。
12、全句是说苦于北山挡道,出来进去要绕远,很不方便。
13、这句话说的不止是愚公一人的体会,而是所有“面山而居”的人们的共同感受。
14、因此,愚公“聚室而谋”,立即得到热烈的赞同。
15、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
16、从积极方面说,对于搬掉两座山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愚公心中也是有数的。
17、“指通豫南,直达汉阴,说的就是移山之利。
18、这里的“指通”“直达”都有笔直地来往的意思,与上文“塞”“迂”相对应。
19、可见愚公对移山的利害关系,早已考虑再三了。
20、其次,对于山能够移走这一点,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
21、他在批驳智叟的一段话里,就说得十分清楚。
22、这段话是用“顶针”的修辞方法写的,一句顶着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
2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愚公移山。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