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投 > 内容页

世界短讯!“一根杆多个摄像头”背后,智慧城市建设如何破解“各人自扫门前雪”?

2023-04-27 04:58:57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成都,2100万人口,GDP超2万亿元,热闹拥挤的市井小巷和鳞次栉比的摩天高楼,每一秒都在快速呼吸。

这背后,是城市蓬勃的生命力,也是城市治理的压力。当下,成都正以“智慧蓉城”建设为牵引,加快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用科技赋能,走出一条超大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4月26日,第三届公园城市论坛和第六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成都开幕,各界专家学者齐聚蓉城,为公园城市建设集思广益。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看来,智慧城市要打破以往“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困局,开放共享、部门协同,真正做到让全城的数据纵横畅流。


【资料图】

▲郭仁忠

打破“孤岛”,多部门共享城市大数据

拍违章停车、拍闯红灯、拍超速……满大街的摄像头已成为城市里的常见景象。不过,面对“一根电线杆上挤满摄像头”的场景,有人安全感满满,也有人忧心忡忡——真的需要这么多吗?

“其实原因很简单,不同的摄像头属于不同主体,可能是交通部门、环保部门、城管部门。”郭仁忠介绍,在过去,城市信息化的特点就是各个部门都实现信息化,从数据采集、网络传输到分析应用,每个部门各有“一张信息网”,各自独立,互为“孤岛”。

然而,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全局理念。从城市系统角度出发,建立一个统一的城市感知体系,在此基础上构成城市大数据,数据基础上再形成数据平台,继而开发出医疗、建筑、规划、教育等个性化应用。“这是智慧城市的特殊逻辑,它要求将过去的纵向耦合转变为横向耦合,这就是共享的概念。”

基于这种逻辑,智慧城市要怎么推进?郭仁忠谈到,道路网络管线等设施是硬件基础,“数字政府”应当先行。“政府先行以后,企业、社会、个人都会向政府靠拢,可以带动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天府蓉易办”“上海随申办”等都是以政府数字化带动城市信息化的例子。

基于每座城市的特点,也可以面向需求、重点先行。在文旅资源丰富的城市,可以优先打造智慧旅游系列产品;在交通拥堵的大型城市,率先推出智慧停车;针对“看病难”的问题,能减少排队和跑路时间的智慧医疗显得至关重要。在容易突破的领域试点成功后,可以在实践中持之以恒地摸索、推广经验。

敢闯敢试,“智慧城市建设是必由之路”

当下,全国各地都开始探索智慧城市的转型,这是一个不断打磨的进程,也是一个难免阵痛的阶段。信息泄漏、推进缓慢、标准不一等问题,都可能横亘在前方。

在郭仁忠看来,最重要的是敢闯敢试,机遇失不再来。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现阶段应当允许各个城市结合自身特点自由探索、贡献宝贵经验。”郭仁忠谈到,比如,一个社区通过监测到独居老人家中的用电量极低,进而及时发现老人突发不适、卧病在床的情况,让老人得到及时救治。许多经验都从一线来,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如果要全国上下整齐划一、等到每个细节都想得很清楚了再动手,可能要等到十年以后,已经丧失了时间和窗口。”

智慧城市建设也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过程,需要一点点累加经验、完善体系。信息化工程的特性决定了系统的迭代更新,基于前方的反馈做出调整和创新。因此,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长远的眼光,实现“润物细无声”般的城市治理。

郭仁忠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部门都认可智慧城市,但是担心花费很大。他认为,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30年以前,人们担心城市信息化改造要花钱;我小的时候,人们在讨论有没有必要花钱供孩子读书。现在农村家长有没有人讨论这个问题?没有。因为这是必须要走的路。”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实习记者 张芷旖 摄影报道

编辑 柴畅

关键词: